搜索

陳長芬 —— 登上《時代》封面的中國攝影家

2017-11-9 10:54| 發(fā)布者:zhcvl| 查看:2922| 評論:0|來自: 選自:衡陽日報

摘要:2014年11月,攝影家陳長芬一家回到故鄉(xiāng)——衡東縣霞流鎮(zhèn)平田村。帶著關山萬里的風塵回家,陳長芬感慨萬千:“這次帶著全家回鄉(xiāng)認祖歸宗,并不是磕個頭燒個香,而是要讓兒孫們記住他們的老家在哪里,在湖南省、在衡東 ...

2014年11月,攝影家陳長芬一家回到故鄉(xiāng)——衡東縣霞流鎮(zhèn)平田村。帶著關山萬里的風塵回家,陳長芬感慨萬千:“這次帶著全家回鄉(xiāng)認祖歸宗,并不是磕個頭燒個香,而是要讓兒孫們記住他們的老家在哪里,在湖南省、在衡東縣、在霞流鎮(zhèn)、在平田村。記住他們的基因在哪里,在在洣水、在湘江、在南岳衡山,在楚國……”

陳長芬在攝影創(chuàng)作中

“從13歲看到相機,

沒想到一輩子與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”

陳長芬中等身材,和眉善目,滿頭華發(fā),腦后扎著一個發(fā)結,穿著一身唐裝,精神煥發(fā)。他13歲時離開家鄉(xiāng)外出求學。18歲那年,他省吃儉用,買來了一臺捷克相機,并購來一些攝影書籍堅持自學。21歲那年,他的處女作《荷花》發(fā)表在《廣東畫報》上,他欣喜若狂,立志要做中國最好的攝影師。

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。1965年,瑞士總理給周恩來總理寫信,請求寄送宣傳中國的航拍照片。正在中國航空公司工作的陳長芬接到任務后,在飛機上俯瞰萬里長城,他被深深地震撼了,他決心用鏡頭聚焦長城,穿越時空,讓長城走向世界,讓世界了解中國。

從此,20多歲的陳長芬背著30多公斤重的攝影器材幾乎與長城日夜相伴,他成了長城的影子,長城也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。他一直堅持拍攝無人區(qū)的長城,就是想把沒有經(jīng)過人工破壞,真正歷史遺留下來的長城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,讓后人能夠享受這份珍貴的遺產(chǎn)。

1979年,陳長芬拍攝的《紅長城》,著力展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祖國帶來的蓬勃活力,一炮走紅,確立了他在中國攝影界的地位;1987年6月,中國美術館舉辦了“陳長芬藝術攝影作品展”,同年9月,中國人民美術藝術出版社出版了《中國攝影家陳長芬作品集》,其《關山萬里》作為封面照片獲得瑞士圖形攝影87鑒專業(yè)攝影最佳獎;1988年12月,中國攝影協(xié)會首次舉辦陳長芬攝影藝術研討會。

(1989年《時代》雜志紀念攝影術發(fā)明150年特刊封面,陳長芬在列)

1989年8月,陳長芬被評為攝影術發(fā)明150年來世界十大攝影名人之一,他俊朗的肖像刊登在美國《時代周刊》雜志封面上,這是中國藝術家首次榮獲此殊榮。兩個月后,他摘取了首屆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——“金像獎”。 1999年8月8日,他拍攝的《長城史詩》再度出現(xiàn)在中國美術館正廳,震撼首都各界。

1997年1月,陳長芬被編入《世界攝影史》,書中評價:“陳長芬對攝影美學潛力的領會,在他的航拍的大地、日月等照片中,把現(xiàn)代美學觀念與古老的哲學思想融合了起來?!敝娙?、評論家雁西說:“陳長芬先生的作品大氣磅礴,每一張照片都有故事……讀他的作品,會被他至純、至真、至美的‘大境’所感染和感動?!?/span>

陳長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完成了“大地”、“星空”、“翰?!?、“長城”四大系列的風光攝影創(chuàng)作,至今已有數(shù)百幅作品被國外收藏,美國、德國、英國、瑞典等多家頂級雜志和出版機構多次介紹過他的作品,他先后應邀到法國等20多個國家進行訪問和講學。

長城上有很多構造特別的烽火臺,屹立在高高低低的群峰之上,就陳長芬作品的質量和數(shù)量而言,他當之無愧是中國攝影藝術中一座令人景仰的烽火臺。

“我拍長城的唯一目的,

就是希望人世之間不再有隔墻”

陳長芬說:“家鄉(xiāng)給我的遺傳基因是:認死理、不服輸、銳意進取、勇于擔當?!?/span>

帶著這種基因的陳長芬在48歲時決意做一個自由人。當年他是《中國民航》雜志社副總編,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,事業(yè)亦如日中天。他卻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:辭去公職,把畢業(yè)精力獻給他鐘愛的攝影藝術事業(yè)。自此,他開著一輛舊吉普車三天兩頭顛簸于山川曠野之間,創(chuàng)造了半個月13次往返長城的記錄。

“我拍長城的唯一目的,就是希望人類之間不再有隔墻?!?陳長芬介紹著拍攝長城的艱辛、樂趣和感悟。他從1965年開始拍攝長城,一些鮮為人知、沉寂在深山峻嶺中的長城,因他的作品而聞名。

(TGW-04-018new2 2006 11 1 陳長芬攝)

將綿延在雄渾蒼涼山脊的古樸長城記錄在膠片上,是陳長芬每日的“必修課”。陳長芬喜歡冬天拍長城,因為“從藝術角度,積雪下更能顯示出長城的輪廓、造型和線條,從思想上,也容易萌生一種懷古感,產(chǎn)生一種滄桑和凝重?!?/span>

陳長芬說:“過去,我們從書本讀到的是長城是殘酷的、封建的、專制的,里面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。但拍了50年,這些概念對我來說沒有意義了。作為一個藝術家,我看到的是一種視覺,一個美的東西,一個自然的、巨大的雕塑品,一種大地藝術。50年拍長城,開始說不清長城,現(xiàn)在很明確地體悟到‘四海一家’,我希望人世之間沒有隔墻,我們能親和地與世界各種膚色的人交流,如果這樣,世界就沒有了戰(zhàn)爭,實現(xiàn)真正的和平、民主、自由、平等了?!?/span>

“當老百姓有需求的時候,

藝術家就應該挺身而出”

陳長芬喜歡從空中俯瞰大地,更喜歡從大地上仰望星空。那日月星辰所構成的奇妙圖案,使他如同孫悟空一般升騰到宇宙太空之中,領略著世界的壯觀與恢弘。

談到他的藝術作品時,他當仁不讓:“我的作品表達著我的靈魂,包含著對世界、對生活的表達。一個藝術家,如果不為老百姓服務,就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藝術家。當老百姓有需求的時候,藝術家就應該挺身而出。藝術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,必須有獨特的人格魅力,著力表現(xiàn)家鄉(xiāng)父老的靈魂和人世間的大善大美,永遠不被世俗污染,同流不合污。我最討厭那些一手拿著鈔票,一手拿著作品的人。中國藝術要走向世界,必須消除這種銅臭味。

藝術作品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。文化靠的是靈魂溝通,我看準的東西堅決不動搖,國家利益、人民利益至高無上;藝術家雖然不是政治家,但必須有政治頭腦;攝影界中的**不少,我不刻意去吹捧。每個人身上都有藝術細胞,這是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,可用來陶冶自己的情操,凈化自己的靈魂,沒有這種境界,就成不了藝術家。

藝術家是最痛苦的,沒有痛苦就沒有真正的藝術,一個藝術家要成長,必須經(jīng)歷一些苦痛,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接受靈魂的洗禮,經(jīng)受生活的磨煉,才能脫穎而出?!?/span>

陳長芬在長城的懷抱里奔走了半個世紀,他說長城雖然是專制**下的產(chǎn)物,但他拍攝的是藝術作品,服務對象是普通老百姓。2009年5月,他又一次來到了長城邊,聽說一個97歲的中國老太太從沒照過相,他內心涌出一種激情,一種愧疚,一種悲哀。

當時沒帶攝影架,老人被兒子背下炕,換上嶄新的衣服,將頭發(fā)梳了又梳,像出席村里一個重要的聚會。陳長芬虔誠地跪在地上選擇最佳角度,“咔嚓”一聲,拍了一張24英寸的照片,再給她全家照了一張“全家福”。 在這種服務過程中,他的心靈得到了一種滿足,靈魂得到了一次洗禮。他甚至想為這位老人拍一部電影,講述長城邊一個中國老人的故事;每年為老人祝一次壽,彰顯出一種中國精神。

一個月后,陳長芬如約送照片過去,老太太拿著那張照片前看后看左看右看,喃喃地說:“這照片怎么像我呀?”她干棗般多皺的臉上有淚水在閃動,流淚的老人突然冒出了一句:“我想媽媽了!”

三個月后,陳長芬又去了老太太的家,那天,正下著大雪,長城內外,白雪皚皚,老太太的兒子玉滿告訴他:“老人走了?!彼麑χ先说膲烆^方向磕了個頭。

陳長芬把老人慈祥、善良和純樸的形象留給了**。50年來,他拍攝長城邊的尋常百姓占了整個作品的60%以上。目前,他已完成《長城兩邊的百姓》的拍攝,此書將于近日出版。

“萬里長城是人類最古老的英特網(wǎng),

要把中國故事講好”

“最古老的英特網(wǎng)就是中國的長城,長城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留下來的瑰寶……這里的一花一草,一山一水,一磚一石,都是我們的文化遺產(chǎn),我們家園中的一部分……”(1999年《長城史詩》自序)陳長芬以豁達的心境,闡釋著他對藝術、對**、對人生的理解。

一次,三次遨游太空的美國波音公司副總裁布魯斯特·肖陪著他參觀休斯頓航天中心,陳長芬問:“你在太空看到了中國的萬里長城嗎?”

“看到了,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人類建筑物?!?/span>

陳長芬感到了一種驚奇,一種欣慰。長城,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征,不但表現(xiàn)在國際上,還在太空中。

外國媒體報道說:“中國有許多偉大的故事,中國人沒講好,或者講得不到位,沒有用平和的、細膩的、講故事的方法作表達?!标愰L芬說,中國有才氣的人不少,但走向世界缺乏一種溝通,如何讓外國人看得懂、聽得懂、吃得懂,如何將藝術財富變成**財富,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。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(fā)展到一定的程度后,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。走進法治的**很簡單,就是對號入座。我們每一個搞藝術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,找準人生的攝影點。

第一,不能隨“俗”,“俗”字左邊是“人”,右邊是“谷”,民以食為天,如果太俗了,一天到晚只會躺在谷堆里吃飯。

第二,不能亂“性”,“性”字左邊是一個“豎身”旁,右邊一個“生”字,從表面看,只會生產(chǎn),只會生孩子,但性是美好的,是繁衍后代傳承民族文化的美好事情,任何藝術家都不能亂“性”,違背自然規(guī)則。

第三,就是個“偽”字,說的是偽裝自己,但不是虛偽,為了保護自己,不意味著去攻擊別人,做人也有偽裝的一面。

第四個字是“懂”,懂不懂生活、**、歷史、世故、人情沒關系,關鍵是要懂道理,因此,我們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美好的人和事,不斷學習,提高自身素質,不然,拍出來的照片就沒有內涵,沒有震撼力。現(xiàn)在,有些外國人戴著有色眼鏡**,外國報道中國負面的東西多,東方文化對西方有種神秘感,我們一定要努力去改變,慢慢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,影響他們的觀念,增強我們的底氣,與外國人平起平坐。

盡管我們的文化藝術平臺在世界上的位置不夠,但沒有高貴與低下之分,相信通過我們堅韌不拔的努力,用中國精神創(chuàng)造出無愧于時代的藝術品,中國藝術一定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“無論我身在何處,

故鄉(xiāng)永遠是讓我牽腸掛肚的地方”

在衡東縣恒瑞大酒店五樓,陳長芬作了一場談藝術人生的精彩講座,200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。他妙語連珠,幽默風趣:“我不微信,我是全信!”“我不是一個虛偽的人,當前**最大的危機就是誠信危機?!?/span>

“要說我有什么成功,得益于家鄉(xiāng)這片土地的滋養(yǎng),得益于家鄉(xiāng)父老對我的支持和鼓勵。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(tǒng)文化,記得1994年我在三亞漁市上拍了一張冰凍的木盤里用帶魚拼成的圖像,我想起了家鄉(xiāng)的太陽,太極圖是最美的圖案,而且是和魚聯(lián)系的,讓我聯(lián)想到幾千年的中華文明;我在四川九寨溝發(fā)現(xiàn)一顆樹上的一顆疤,它已經(jīng)很多年了,爛在地上,這個圖案很美,也會讓我想起家鄉(xiāng)一些植物美的圖案;色彩是勞動人民的創(chuàng)造,事過境遷,但依然容光煥發(fā)。我們的祖先創(chuàng)造了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,正是一雙雙布滿老繭的雙手,創(chuàng)造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?!?/span>

“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,我已經(jīng)去過五六百次了,拍她千遍不厭倦,每拍一次都有一種新的感受,產(chǎn)生一種沖動和震撼……” 年逾古稀、“老不正經(jīng)”的他依然放不下手中的鏡頭。在家鄉(xiāng),他拍狗學狗叫,拍羊學羊叫,拍孩子們跳皮筋,分明像個“老頑童”。在他的鏡頭里,無論“**”、“高管”或平民百姓,都是一視同仁。他借用攝影大師亞當斯的一句話:“我會一直拍下去,直至生命終止的那一天?!?/span>

三個多小時的講座一晃而過。最后,他寄語家鄉(xiāng):“南岳衡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,要打造一種大文化,要有一種大策劃,打造一個連接世界的平臺,要有高端的思考,文化的積淀,還要有澎湃的激情,將所要表現(xiàn)的東西表現(xiàn)出來。藝術貴在聯(lián)想,聯(lián)想是巨大的、恢宏的、世界的,而不是盲目的、守舊的、封建的。2039年是世界攝影術發(fā)明200周年,讓我們相約2039年。”

懷著對家鄉(xiāng)一片深情,陳長芬特意從北京二鍋頭酒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十幾件“醉流霞”,他拿起酒瓶,把它反過來從右至左念:“霞流醉”。鄉(xiāng)親們圍坐在一起,殺豬宰羊,燃放鞭炮,一個個喝得歡天喜地,像歡度節(jié)日。見到與他少年時一起放牛的伙伴,陳長芬喝了一杯又一杯,他的血液升溫了,心暖了,話也多了,他的眼中閃著淚光,語調充滿真情:“無論我身在何處,故鄉(xiāng)永遠是讓我牽腸掛肚的地方,家鄉(xiāng)的陽光、空氣、鄉(xiāng)親以及每寸土地在我心里總是那么真實、神圣和親切……”

選自:衡陽日報


路過

雷人

握手

鮮花

雞蛋
聯(lián)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